經濟適度減速獲肯定 謹慎實施大規模刺激
發布日期:2014-6-6 14:21:29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每年一到夏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陸續發布對各成員國有關宏觀經濟審議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6月5日下午,IMF***副總裁大衛·利普頓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聲明稱,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維持在7.5%左右。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前景的改善有望在下半年為中國出口增長提供支持,有助于彌補國內需求放緩造成的影響。整體來看,一定程度的減速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值得肯定。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在掌握之中,符合政府制定的目標。鑒于經濟并無大幅放緩的跡象,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中國應謹慎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措施。
所謂“第四條款磋商”是指IMF根據章程的第四條,每年舉行一次對各成員國***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進行討論。屆時,IMF會向其成員國經濟體派遣一個工作小組到各國收集信息,同時與各國政府高官、央行官員、私人投資者代表、勞方代表、民間組織成員和學術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作為反饋,磋商團將向IMF執董會提交一份評估意見報告。
據利普頓介紹,本次代表團在華期間會晤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肖鋼、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等政府高官,***中國經濟現狀和正在進行的結構性改革進行了討論。利普頓表示,中國經濟今年將維持7.5%的增長,通脹保持穩定,并建議將2015年的目標進一步調降至7%。他表示,“由于外部環境正在改善,經濟阻力主要來自內需疲軟,信貸和投資增速減緩,但這是值得肯定的,適度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有利于經濟轉型。當然,對于深層次的脆弱性和挑戰,如不加以應對,中長期的持續、快速增長恐怕會受到威脅。”
作為當前經濟面臨的一大下行風險,聲明中也強調了中國信貸和投資問題。“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活動過于依賴信貸投放和投資拉動,這雖然支持了經濟高速增長,促進了全球需求回暖,但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因此而升高。”利普頓稱。在談及控制信貸過快增長所帶來的影響時,利普頓表示,脆弱性已發展到必須加以控制的程度。因此,只有當經濟增長顯著低于今年目標時,才應出臺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不過,利普頓并不認同房地產市場“拐點論”。在他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一個調整階段。盡管市場此前出現過一些過熱現象,IMF在調研中也發現與年度房屋建設面積相比,存量房面積、空房率均出現上升,而且部分地區房價增長的速度快于可支配收入增長,所以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是有必要的。但利普頓也提到,未來5年至15年,中國房地產需求依舊相當大,隨著人民收入上升,居民會有更強的需求搬到更加現代化、條件更好的房屋中,與此同時,已經開啟的城市化進程也將使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地區遷移到城市地區,這都會對房價形成支撐。
在此次磋商中,IMF對中方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表示贊賞。利普頓指出,去年11月,三中全會制定了改革藍圖,揭開了發展的新篇章。如果這些措施可以落實,可確保中國在可持續的范圍之內實現***快增長,同時朝著高收入***行列邁進。在IMF看來,作為本次調研的關注重點和下一階段的政府工作重點,財政改革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加強地方政府財政,包括:改善地方的收入,使之與支出相匹配;改善對地方政府借款的管理和監督,使其能夠符合新的改革日程和框架;稅收改革要更高效和更具包容性,比如減少對高額累退社保繳款的依賴,更多依賴個人所得稅,將增值稅擴大至服務業以及征收房產稅等。在金融改革方面,政府要支持以市場化的方式創造***業、投資和增長。需警惕的是,對于儲戶、中介機構和借款人提供普遍的隱性擔保以及對存款利率設定上限則會繼續扭曲風險定價和借款成本。